查看原文
其他

2020深圳55个机会来了!




2020年1月8日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一经发布,就引发深圳人的高度关注!


2020年深圳到底有哪些机会,深圳梦特为你梳理如下。读懂它,你今年可能就会发达!





01

深圳2020年目标:GDP预计增长6.5%


深圳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


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.5%左右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.5%左右;


完成40项民生实事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%以内;


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。





02

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项目要来了


争取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、国际合作办学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批、外汇管理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,实施一批先行先试政策。




03


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改革机会


深化医疗、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,鼓励社会力量发展高水平的医疗机构、养老机构和国际化特色学校。




04

“双扩区”尽快落地


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,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、前海蛇口自贸片区“双扩区”尽快落地。




05

国际法律服务中心
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
港澳保险业大湾区服务中心


携手香港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,打造港澳保险业大湾区服务中心。




06

世界级湾区城市新客厅


全面推进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建设,建成前海国际会议中心,加快“互联网+”未来科技城等项目规划建设,打造世界级湾区城市新客厅。




07

综合保税区要来了


争取前海湾保税港区、深圳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,筹划新设宝安空港综合保税区,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。完善“走出去”服务网络和法律服务体系,积极开拓“一带一路”等市场。




08

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“市民待遇”


加强与香港、澳门等湾区城市更紧密合作。落实中央和省惠港惠澳政策,以实施“湾区通”工程为抓手,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,推进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“市民待遇”,在扩大专业资质认定范围、支持青年就业创业等方面推出更多便利措施。




09

莲塘口岸24小时通关要来了


创新口岸管理体制,新开通莲塘口岸,实施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。




10

加强与澳门合作

广深“双核联动、比翼双飞”

深化深莞惠联动发展

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


积极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,加强与澳门在特色金融、文化创意和旅游等领域合作。推动与广州“双核联动、比翼双飞”,深化深莞惠联动发展,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,引领带动“一核一带一区”协调发展。




11

国际科技信息中心


创新决定未来。我们要充分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,更加突出源头创新、开放创新、协同创新,探索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,构建集原创性技术、引领性创意设计、国际化服务为一体的一流创新生态。




12

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


高水平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。瞄准建设国际规则对接区和开放创新先导区,制定实施合作区“1+N”规划体系,推动出台便利创新要素流动的配套支持政策,努力在科研管理体制、税制、法制、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先行探索。




13

皇岗口岸重建
深港开放创新中心
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
香港高校等重点科研项目落地


加快皇岗口岸重建、深港开放创新中心、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,扩大国际化创新创业空间供给,推进香港高校等重点科研项目落地,更好集聚国际一流创新资源。




14

光明科学城


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。坚持规划引领、环境为重、配套优先,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楼、光明云谷、光明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。推进材料基因组、精准医学影像、国家超算中心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,谋划建设标志性、稀缺性综合粒子设施,构建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前沿交叉研究高地。




15

西丽湖国际科教城


高起点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。突出校科企联动,共建前沿交叉学科、实验室和基础研究机构,加快建设鹏城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,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科技企业,打造高水平的高校集群、实验室集群、孵化器集群,建设世界一流科教城。




16

高新区


高质量推进高新区建设。推进南山园区提质增效,加快高新北区升级改造。


大力推动坪山新园区发展,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、生命科学城。


推动龙岗园区、宝安园区、龙华园区等高质量发展,形成“一区两核多园”错位协同发展的新格局。




17

加大紧缺人才引进力度


创新关键在人才。我们要率先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,构建国际化的人才评价和服务保障体系,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,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在深创办科技型企业、担任科研机构法人代表,推动实施技术移民,加大紧缺人才引进力度,打造国际人才集聚高地。




18

万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


出台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,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倍增计划,创建未来通信高端器件、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,推动“深圳制造”向“深圳创造”转型,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。




19

“设计+”工程


实施“设计+”工程,推动设立面向全球的创意设计大奖,助推黄金珠宝、眼镜、钟表、服装等优势传统产业高端化。




20

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
国际风投创投中心
金融科技创新


强化金融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,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。

大力发展绿色金融、科技金融、供应链金融,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,抢占金融科技发展先机。





21

国际化的专业服务


大力发展国际化的专业服务,提升现代物流、法律、会计、咨询、人力资源等服务业水平。




22

会展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


加快完善国际会展城的综合配套,实施会展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,培育和引入更多国际会展品牌。增强投资、消费、外贸协同拉动作用。




23

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%


用足用好专项债,继续加大有效投资,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超过8000亿元、增长15%。




24

国际消费中心城市

提升东门、华强北等商业步行街的环境和业态

繁荣夜间经济,发展有特色、有品质的专业市场


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建设国际化核心商圈,培育时尚消费、信息消费等消费新热点,提升东门、华强北等商业步行街的环境和业态,繁荣夜间经济,发展有特色、有品质的专业市场,引进重大电商平台。




25

跨境供应链服务、外贸综合服务


建设外贸强市,推动外贸稳增长、优结构、提质量,发展跨境供应链服务、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,形成以技术、品牌、质量、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。




26

新技术新产品率先推广应用


实施质量标准提升行动。构建新技术新产品的准入、标准、认证、定价机制,发展创新应用联盟,加快质量基础设施建设,努力成为全球新技术新产品率先推广应用高地。




27

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


依法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,打造“一站式”协同保护综合服务平台,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,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,创造更多高价值专利、高品质产品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。




28

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、
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
鲲鹏产业示范区


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,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、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,打造鲲鹏产业示范区。




29

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行动计划


实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行动计划,培育生物经济新增长点。




30

全球招商大会签约项目加快落地


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、薄弱环节,着力招大商、招优商、招好商,并务实推动去年在全球招商大会上签约的项目加快落地。




31

加快突破关键核心领域“卡脖子”技术


加强面向产业的核心技术攻关。加快建设跨学科、大协作、高强度的协同创新基础平台,建立适应颠覆性创新的研发组织方式,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共性技术攻关。


主动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,实施“一技一策”,加快突破关键核心领域“卡脖子”技术。




32

累计建成5G基站4.5万个


构建全球领先的 5G 产业生态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推进 5G 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,今年要累计建成基站 4.5 万个,在全国率先实现 5G 基础设施全覆盖和独立组网,实施智能网联汽车等应用示范项目,打造5G创新最活跃、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城市。着力保障产业发展空间。




33

全年整备约1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


牢牢守住工业用地红线,加大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力度,全年整备土地约10平方公里,拆除消化违建 2600 万平方米以上。


规划布局一批较大面积的高质量工业片区,集中建设优质产业用房,支持企业增产扩能、加快发展。




34

“东进、西协、南联、北拓、中优”


城市的生命力在于宜居。我们要突出宜居优先、以人为本、从容开发,出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方案,深入实施“东进、西协、南联、北拓、中优”发展战略,切实把城市规划好、建设好、管理好。


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。着眼未来科技、产业、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新趋势,前瞻考虑人口、资源、空间和基础设施承载力,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、永久基本农田红线、城镇开发边界,适度增加公建配套和住宅用地的供给,更好统筹城市功能定位、空间布局、产业结构,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、生活空间宜居适度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。构建优势互补的市域协同发展格局。


中部重点发展创新经济、知识经济、现代商贸、国际化专业服务,建设中央活力区、中央智力区、国际会客厅,加快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、香蜜湖新金融中心、北站商务区、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等开发建设。


东部重点发展信息经济、生物医药、现代物流和滨海旅游,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、未来产业试验区,建设现代化国际航运枢纽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,加快大运新城、坪山燕子湖、坝光国际生物谷、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。


西部重点发展智能经济、会展经济、海洋经济,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,加快建设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和海洋新城,打造海上田园世界级主题公园和钻石水乡。


南部重点携手香港发挥极点带动作用,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,加快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等建设。


北部重点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城,打造城市北部中心和都市田园新名片。




35

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


完善机场、港口、铁路、市政道路、公共交通、慢行系统等交通设施,构建现代化、国际化、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。开工建设机场第三跑道,加快推进樟坑径直升机场建设,完善宝安国际机场配套设施,打造服务一流的智慧机场。


加快“四主四辅”铁路枢纽建设,推进赣深客专等在建工程,开工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、深汕高铁等重大工程,站城一体化推进西丽枢纽站、机场站、光明城站、坪山站、深汕站等规划建设。进一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,开工和续建 23 条、340 公里地铁线路,年底前开通 6 号线等 7 条线路,实现地铁运营里程达到 400 公里以上。


继续推进“十横十三纵”高快速路网体系构建,加快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、春风隧道、东部过境高速、坪盐通道等在建工程。开工建设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、东部滨海旅游观光公路改造、机荷-惠盐高速改扩建等项目,启动皇岗路、龙大高速、望海路等快速化改造,建成通车外环高速一期、坂银通道等项目。




36

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


坚持陆海统筹、科学用海,加快培育“蓝色动能”,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,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,规划建设赤湾海洋科技产业园,大力发展海工装备、海洋电子信息、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,高质量办好海博会。增强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集聚辐射功能,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,提高港口国际中转比例,设立首期规模 30 亿元的航运基金,加快西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、小漠港区等规划建设,建成平湖南集装箱中心站。




37

严控严管道路反复开挖


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。出台更严格的占道施工管理办法,严控严管道路反复开挖。


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抓手,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任务,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。




38

山海连城计划
贯通竹子林、香蜜湖等生态连廊
新建和改造公园 30 个
推进240 公里碧道建设
建成 20 公里绿道


构建蓝绿相融的高品质生态空间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,实施山海连城计划,贯通竹子林、香蜜湖等生态连廊,强化“一脊十八廊”的城市生态骨架。新建和改造公园 30 个,推进深圳河、茅洲河、光明湖等河湖沿线 240 公里碧道建设,建成 20 公里绿道。




39

东部海堤


保护好自然海岸线,建设好东部海堤,让市民更好地亲水亲绿、回归自然,享受阳光沙滩、活力海岸。开展“水污染治理巩固管理提升年”工作。




40

全流域治水

全市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 V 类标准

新改扩建 10 座水质净化厂

400 个小区优质饮用水管网改造


坚持治水、治产、治城有机结合,全面推行全流域治水新模式,实现全市河流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地表水 V 类标准。加快笔架山河等暗涵复明改造,带动沿河产业升级和环境改善。新改扩建 10 座水质净化厂,提高污水处理排放标准。加强涉水污染源管控,提升排水精细化管理水平,推动区域污染联防联控。


继续推进直饮水工程,今年要完成 400 个小区优质饮用水管网改造。开工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供水工程。





41

“无废城市”


加快建设“无废城市”。系统开展固体废物治理,推进源头减量、资源利用、无害化处理。




42

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%以上

加快深汕环境科技产业园、宝安江碧环境生态产业园建设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,努力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%以上。




43

让“深圳蓝”更湛蓝

创建一批绿色工厂、生态工业区

推广新能源轻型货运车

PM2.5年均浓度稳定达到欧盟标准


创建一批绿色工厂、生态工业区,大力发展绿色建筑、装配式建筑、节能建筑。深入推进“深圳蓝”可持续行动。全面落实柴油车、工地扬尘、挥发性有机物、船舶等污染防治措施,新淘汰老旧车 6 万辆,大力推广新能源轻型货运车,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,加强臭氧污染防治,PM2.5年均浓度稳定达到欧盟标准,让“深圳蓝”更湛蓝。




44

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
十大特色文化街区


建设一流文体设施。全面开工建设改革开放展览馆、歌剧院、海洋博物馆、自然博物馆等“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”,加快工业博览馆新馆、工人文化宫改造等项目建设,打造时代精品、城市杰作、湾区地标。


加快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活化改造,更好传承城市文脉、留住城市记忆、讲好深圳故事。新增一批便民利民的社区运动场地设施,建设健康运动活力城市。




45

大鹏新大主题乐园
香蜜湖国际交流中心、宝安平峦山深坑酒店


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,打造东部黄金海岸旅游带,探索建设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,提升蛇口国际邮轮母港服务水平,推进大鹏新大主题乐园项目,改造升级世界之窗、锦绣中华等景区。规划建设香蜜湖国际交流中心、宝安平峦山深坑酒店等一批国际化配套服务设施。




46

新增幼儿园学位 2 万个以上


着力推进幼有善育。坚持政府主导、公益普惠、一流品质,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,新增幼儿园学位 2 万个以上,努力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 50%。实施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行动计划。加强困境儿童保障,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。




47

新建和改扩建:
公办中小学146所
公办普通高中30所


坚持高强度投入、高水平建设,用三年时间新建和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46所、新增学位 21 万个,新建和改扩建公办普通高中30所、新增学位 6 万个以上,努力让学位紧张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。




48

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

开工建设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、

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、深圳音乐学院


加快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,打造深圳大学、南方科技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、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等高水平大学,推进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建设,开工建设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、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、深圳音乐学院,基本建成中山大学深圳校区,推动北大剑桥深圳学院、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落地。




49

创建国家医学中心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


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完善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,继续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计划和“三名工程”,先行先试国际前沿医疗技术,积极创建国家医学中心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,打造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。新增病床 8000 张,新增三甲医院 2 家以上,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、第二人民医院、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、新华医院、中医院光明院区、大鹏医院、沙井综合医院等新建和改扩建项目,开工建设第三儿童医院、深汕人民医院、港大深圳医院二期、肿瘤医院二期,建成市妇幼保健院福强院区。促进医教研协同发展,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,推进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医学院、香港名医诊疗中心等项目建设。




50

建设10家示范性长者服务中心


提升公共卫生和社康机构服务水平,探索推进电子健康卡与电子社保卡“两卡融合”,让市民看病就医更加便利。着力推进老有颐养。突出适度超前、科技引领,完善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支撑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,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,稳步推进长期照护保险,建设 10 家示范性长者服务中心。




51

加大住宅用地供应
建设筹集公共住房不少于 8 万套


着力推进住有宜居。加大住宅用地供应,增加住房供给,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

持续开展大规模公共住房建设行动,建设筹集公共住房不少于 8 万套,确保完成“十三五”期间建设筹集 40 万套的目标。




52

 400 个城中村综合整治


加快老旧小区改造,完成剩余 400 个城中村综合整治,完善社区配套和现代物业管理服务,不断改善居住环境。




53

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打赢脱贫攻坚战
援疆援藏
对口广西百色、河池扶贫协作
对口帮扶河源、汕尾
深圳哈尔滨对口合作


深圳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,在全国全省人民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。我们要始终怀着感恩改革开放、回报全国全省人民的情怀,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打赢脱贫攻坚战,继续高质量做好援疆援藏工作,抓好对口广西百色、河池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河源、汕尾等工作,继续推进深圳哈尔滨对口合作,全面完成中央和省交办的各项帮扶合作任务,携手全国全省人民齐奔小康。




54

i 深圳


建设一流数字政府,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便捷化水平。更加注重从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体验出发,深化技术融合、业务融合、数据融合,强化跨层级、跨地域、跨部门的协同联动,努力实现主动、精准、整体式、智能化的政务管理和服务。拓展“i 深圳”APP 功能,全面普及掌上政府、指尖服务、刷脸办事,推广主题服务、无感申办、容缺办理,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流程、手续、证明,让市民办事少折腾、少跑腿、更舒心。




55

城市大脑
云上城市


打造国家智慧城市标杆市,切实提高精细化治理能力。坚持科技引领、应用带动、安全为先,围绕实现“六个一”目标,打造“城市大脑”和“云上城市”,推进万物互联、万物感知、万物智能,带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,带动技术创新、业态创新、管理创新、服务创新。加快智慧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充分发挥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作用,全面推广智慧交通、智慧教育、智慧环保、智慧民生等服务应用,推动设施联通、信息互通、工作联动,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隐私保护,实现对城市运行的超强感知、公共资源的高效配置、异常情形的及时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,努力实现科技让城市更安全、让生活更美好。


特区的昨天永载史册,

特区的今天活力无限,

特区的明天必将鹏程万里。


深圳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

↓↓↓



来源:深圳梦(微信号ID:SZeverything)综合

关心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发展

请关注湾区梦想家(ID:GreatBayArea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